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起点?想明白这两点都能扩展格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前段时间在一个同学群里,大家谈到了孩子教育问题,然后争论激烈,聊的话题就是,今后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个话题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我一直觉得没有对错。
但引发我思考的是,群里有一位说的一句话,“说白了,留学不留学没那么重要,孩子的起跑线拼的还是父母自己的格局”。因为他的这句话一出口,大部分的讨论就结束了,因为“格局”这个词太正确了。
但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格局到底是什么? 如果“格局”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去挖掘一下,“格局”的具体含义。今天就从要不要出国留学作为引子,从操作层面,谈谈我的个人理解。当然,下面所谈的还是受限于我自己现有的格局。
自知自省-警惕价值观过于单一
以前看电视连续剧,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台词,“你今天进不了前100,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啦。”
这句话看似是用了一个极端的方式在鼓励孩子要好好读书,但背后折射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读好书-找到好工作-赚钱。
这是非常典型的主流价值观吧,现在很多人会抨击这样的价值观,但其实心平气和地想想,大部分像你我这样普通人家出生的,最终都是要回归这样的价值观。
当年喊着要让孩子快乐就好的,现在都在忙着幼升小;当年喊着要追求自己梦想的,最终找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踏实过日子。
主流价值观,存在就有它的一定合理性。很多时候错的不是价值观本身,错的是我们让主流价值观变成单一价值观。
当某个价值观强势垄断时,它就像稀缺资源,资源有限,人的欲望无限,这时就会出现为了实现而不择手段。错的其实不是价值观,而是实现的手段而已。
对于普通人来说,决定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发现自己或者一群人对于某个价值取向过于热爱时,我们有能力意识到这点,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限于思维惯性,这就是自知自省。
我一个朋友一心想要把孩子送美国读高中,他算了笔账,高中到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大概要350万人民币。于是一咬牙,把家里自己住的房子卖了,现在一家三口和父母一起住。他和我们说,不要舍不得钱,送孩子出国绝对是正确的投资。
希望孩子出国读书的确没问题,但有问题的是,我们孤注一掷只为了送孩子出国读书,这就是典型的单一价值观导致的。单一价值观让我们变得狭隘激进。
所有做过投资或者赌博过的人都有经验,当我们show hand时,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博一个更大的回报。这样大的期待压在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是残忍而且不公平的。
我们甚至都没有问孩子,你愿不愿意,就已经在告诉他,“父母为了你省吃俭用,送你出国,你一定要怎样怎样”。
开放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社会不缺乏信息,但如何最大化地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就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决策。
富人家出身的格局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可以更方便更精准地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当我们还在通过电视互联网了解美国学校时,他们可能已经带着孩子去美国高校亲自考察了一番,这很残酷也很现实。
如果我们没有实力和财力去获得这样的一手信息,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一个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在收集信息,而是在为自己的偏好寻找论据而已。
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的,接受到的全部都是成功案例;不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也能分享出很多在体制内特别优秀的孩子。还有大部分时候,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去听一下其他人和我们意见不同的原因。
不同的价值观有碰撞才会有火花,先不要急着评判好坏对错,而是愿意清空自己的成见去了解为什么他这样做选择,这个就是开放包容。
当我们真的可以心平气和去了解时,其实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殊途同归,这时,我们的路就走宽了,眼界就更广了。
我留过学,也在欧洲、中东、美国住过,见过很多留学生。因为无法融入还是中国学生互相抱团;因为一下子没了父母的约束而自我约束又不强,每天逃学旷课就是吃喝玩乐。
因为不适应,跟不上国外课程,国内建立起的自信心被土崩瓦解而一蹶不振。当然我也见过更多出国留学生在国外闯出一片天地的。
适合出国留学的孩子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抗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样他才能尽快融入尽快适应。
但细想,如果这个孩子真的具备了这些能力,出国与否也许真的没那么重要了,我相信他在哪都会很优秀的。这时,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出国留学也只不过是个手段,而不是目标。
说到底,孩子要不要出国留学,这是个家庭选择,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个作为了唯一选择。全球公民,终身学习,这个真的不再是口号,而是要求我们每个家庭可以有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去选择规划未来。
格局大小,落到操作层面,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始终知道自己手上是有几个不同选择的。
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经验,也是在拓展一代人的格局。格局起点也许无法改变,但至少一代更比一代强。
大J叨叨叨
周二分享的《幼小衔接怎样才算准备好?这位美国教育者36年前提出的理念影响至今》,被好几个朋友留言说,非常好的文章却被标题毁了(捂脸这是我的“硬伤”)。
但也有一个朋友的留言让我挺有感触的,“我就是因为标题中提到了36年前一个教育者,我反而更加有兴趣看一下,因为这就是我不知道的。看完真的觉得这是真正的脱水精华,虽然我孩子才1岁多,但这些就是提醒我现在就要做起来”。
今天写这篇文章时就想到了这位朋友的留言,我突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格局”和“眼界”就是需要多看“和自己无关”或者“自己没兴趣”的,不然我们永远只是在收集我们认知基础以内的东西。
这一点真的挺难的,所以打下这些文字提醒自己,也和你们共勉。
正在团
近期文章回顾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榜单回顾
2、面向未来
3、多元价值观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